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27-87877780
027-87873779
服务时间:08:30 - 21:30
网站首页 > 湖北公务员 > 时政热点 >

中部崛起,城镇化短板须补齐

头像灵鹏教育

阅览数

51

时间2021-08-11 10:20:21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半月谈记者在中部多地调研发现,城镇化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一些地方也被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存短板等问题掣肘,实现中部崛起存在隐忧。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发展一批特色小镇,补齐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
 
       城镇化三大短板待补
       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只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如何让广大民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才是重点。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实现产业结构、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过程中,中部部分地区存在一些掣肘问题。
       “冷热不均衡”,基础设施老化。在基层采访中,中部多地干部群众认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热”与“冷”的巨大反差。具体表现为,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城市面貌有较快变化;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一些地方越来越好,而一些地方差距越来越明显。有的地方,客运站陈旧,已经很多年没有改造,市政道路不断修修补补,供水、供气等市政管网设施也存在老化问题。”一名在中部山区县工作了16年的干部说。
       “供给有差距”,公共服务存短板。在城镇化进程中,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改善有较多期待,但在一些地方,尚存在着明显短板,这尤其体现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一些乡镇甚至县城的综合医院亟待提标改造,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不够,专业的妇幼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等也存在缺失,明显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中部卫健系统一名干部坦言。
       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街头公园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一些中部城镇也存在盲区。
       “小马拉大车”,综合承载能力待提升。中部某地,户籍人口65万,常住人口117万。一名当地干部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愈加活跃,导致城市和经济活跃地区人口聚集度增大,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给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编制仍然是按照多年以前城市人口核定的,导致“小马拉大车”现象,为迁入地带来一系列发展难题。“比如,我们有一个镇户籍人口约9万,常住人口达到70万,实际配备的有正式编制的警力不到100人。”这名干部说。
 
       城镇化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从长远看,发展中部经济必须以城镇化为抓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城镇化也许是目前中部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中部的城镇化总体上呈现什么样的态势?最近,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以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探究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0年至2016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66%增长到2016年的1.36%,且城市间差距逐渐加大。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并呈现由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化的演变特征;其空间集聚形态可分为高-高集聚型、高-低极化型、低-高塌陷型、低-低均质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
       此外,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大致呈现“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状态,其水平差异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共同影响。
 
       中部补短板强弱项需针对性举措
       今年5月,湖北省发改委印发了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开展4个领域18方面工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省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逐步完善,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建成10个县城城镇化示范县市,力争在中部乃至形成影响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县城,促进更多县市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发展迈入或中部地区前列。
       河南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城镇要素集聚承载和配置能力,加快构建“主副引领、两圈带动、三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为把河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被作为重点。
       “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说,要立足各地区发展基础和要素条件,建立分区分类的支持引导机制。岳奎认为,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加快建设一批弥补本地突出短板、契合群众迫切需要、公共性平台性程度较高的重点项目,切实推进城镇化,助力实现中部崛起。
快给朋友分享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0peng.cn/article/11800.html
{pc:block pos="foot-code-tongji"}{/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