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27-87877780
027-87873779
服务时间:08:30 - 21:30
网站首页 > 湖北公务员 > 时政热点 >

2020公考时政:从三个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头像灵鹏教育

阅览数

67

时间2019-12-30 15:45:59

       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实践化。
       
       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现实问题,为解决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历程中,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时代主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需要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标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本质的特征和固有的内在逻辑,就是体现在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上。时代是前提,实践是基础,人民是根本,时代和实践归根结底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人民提出的问题、满足人民的需求。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可以说,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军,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归根结底也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与时代同脉动,与实践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关注和回答时代、实践、人民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审视历史、总结历史,才能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推动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从实践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回答了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怎样实现这样的革命,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引领中国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充分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人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强大威力,引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实践相结合,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引领中国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加强和改善全球治理、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正在改变世界。
 
       从文化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域外思想,能够在中国扎根生长、枝繁叶茂、结出硕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绝不是偶然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学理上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融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发展,以及两者之间价值内涵的互补性,是其价值得以融通的前提条件与契合点。辩证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性与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价值融通的基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和精神滋养。马克思主义跨越百年时空,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和中国特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它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以及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等,同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资源与精神滋养。正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文化资源碰撞交流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就是说“兴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具有强大价值引导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价值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焕发了新的生命,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充分彰显、大放异彩。在东方思想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在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交互中,既要仰望星空、胸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行进在中国道路上。
快给朋友分享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0peng.cn/article/7238.html
{pc:block pos="foot-code-tongji"}{/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