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27-87877780
027-87873779
服务时间:08:30 - 21:30
网站首页 > 湖北公务员 > 备考资料 >

扎根“中国具体实际” 文艺大有可为

头像灵鹏教育

阅览数

98

时间2022-02-16 16:07:58

       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撰文指出,回望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倾力投身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心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远方,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地书写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历史雄辩地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一百年来,中国文艺所走过的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历史还将证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将在这条道路上勇毅前行,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就是要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生逢伟大时代,我们不仅要有身处壮阔历史中的自知自觉,更要提得起、握得住手中的艺术之笔,以准确深刻的笔触和对人民最深挚的情感书写这伟大的时代与时代的伟大。正在发生的壮举奇迹与动人故事是文学艺术获得生命力的源泉。让我们成为一条小河、一支溪水,成为河流溪水中的那一滴水,与无数的溪水河流一道,汇集成大江大海的浩浩汤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清醒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投入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伟业中,在创造与实践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艺工作的价值,铸就文艺事业的辉煌。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明确了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艺的旗帜上,为中国文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人民是文艺之母,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艺的创造,才能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文艺的进步。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作家艺术家的人格修养提出了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文艺工作者的人格修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还影响着行业风气,进而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我们要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文艺应塑造英雄人物、弘扬崇高精神
       文艺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陆贵山撰文指出,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批新时代的巨人和英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巨人和英雄,却还没有被文艺家们充分地感受到。不是英雄不存在,而是未能有力地发掘和表现他们。当前文娱领域存在的娱乐至死、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等乱象,究其原因,正是由于缺少了崇高精神的支撑,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与重视。
       他表示,我们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考察中华民族的英雄史,从古至今,从革命战争时期直到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年代,都曾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彪炳史册、永放光辉。广大人民群众曾被焦裕禄那样的党员干部形象、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形象和王进喜那样的工人形象深深地感动过。以小说创作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涌现出一部部史诗般的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些作品塑造了一批熠熠发光的英雄群像,宛如群星灿烂,闪耀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人物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具有培根铸魂的作用。塑造英雄人物、弘扬崇高精神,有利于培育人民的英雄情结和崇高基因。这实际上是人心建设工程,是富有战略意义的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根植和塑造,旨在使中国人民成为具有崇高精神的英雄的人民。
 
       文艺创作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钱念孙强调,“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对当前文艺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有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相当于一个人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对于能否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影响极大。北宋末年,山东济宁境内水泊梁山曾活跃着一支以宋江为代表的起义队伍,施耐庵的《水浒传》把他们写成大闹州府、救济百姓的英雄好汉,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则将他们写成对抗朝廷、为非作歹的匪徒贼寇。与此相呼应,胡应麟、沈德符、李卓吾、金圣叹等围绕小说所做的评点,也颇多不同意见。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两部意义截然相悖的作品,塑造出两种面目彼此对立的艺术形象,并引发评论家矛盾对立的观点,要害乃在于不同的历史观所致。原因很简单,文艺作品为文艺家所创造,他对表现对象认识正确与否、深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形象是否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由此可见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于文艺创作是何等重要。
       他表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政通人和,前程远大。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节点,文艺工作者担负“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庄严使命。这尤其需要广大文艺家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擦亮眼睛,洞明世事,在贯穿古今纵向尺度和融通中外横向尺度的交织考察中,感受和把握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与豪情壮举,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力作,为攀登文艺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理”移过来、“方法”自己造、作品自身“硬”
       光明日报刊文表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珍贵经验,同样也是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关键。文艺作品与文艺评论,需要在这样的文艺观上同频共振,“原理”移过来、“方法”自己造,才能实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文章表示,今天的“中国具体实际”,无疑为文艺创作与评论提供了开阔的空间。这个“具体实际”,是积厚成势、是由富而强,是数千年小康梦圆的壮阔图景,是十四亿人整体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从南国到北疆的脱贫故事,是“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村庄”的惊叹。扎根这样的实践,《山海情》才最终把大时代装进了小村庄。紧密跟踪这样的实践,文艺评论才能提炼出中国故事的讲法,把握住讲好中国故事所需要的情感基础、社会心理、大众诉求,引导推动更多的《山海情》出现。
       文章强调,弘扬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需将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抵达全人类共同价值,恰恰需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统文艺评论留给今人很多遗产,与传统文艺创作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每每托物言志、善于妙喻说理,表达凝练节制,但又能得意境深远。苏轼认为陶潜的诗有一种内在充实,比喻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就体现了一种传统文艺评论的审美特征和语言张力。今天我们的文艺评论或可从中去芜存菁,逐渐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表达,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构建自己的命题学说、形成自己的方法思维。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砥砺前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国际社会更加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可以说,新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面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大有可为。
       用文艺讲中国故事,应打开全球视野。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各国人民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文学呈现、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艺术表达,体现了中国当代文艺的胸怀与抱负。为什么讲述中国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非洲、东盟等地的多国电视台热播?就是因为中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伟大的,也是感人的,必然带给正与贫困斗争的人们以鼓舞和启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作品。
       用文艺讲中国故事,须立足中国大地。一切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题材库,从中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必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精品佳作。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长津湖》,刷新了30多项中国影史纪录,在海外上映时,有观众评价说,该片传达出来的精神是保家卫国,为了和平而努力,这值得全人类尊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防控成效举世瞩目,表现中国战疫故事的《武汉24小时》《中华医药抗击疫情》《方舱》等纪录片,迅速被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的主流电视平台翻译成本国语言陆续播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启人深思。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更深邃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自信的态度,展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精神面貌。
       用文艺讲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梁祝》的旋律、昆曲的唱腔、京剧的脸谱、书画的笔法……直观展示出中国文艺的民族形式与样式,而蕴藏其中的,更有无比厚重的中华文化传统。“民惟邦本”“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言必信,行必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直至今天依然深植于中国人内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感染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上万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深受人们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海外受众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中汲取养分,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铸就新的辉煌。
快给朋友分享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0peng.cn/article/12953.html
{pc:block pos="foot-code-tongji"}{/pc}